首页

调教家奴。

时间:2025-05-30 01:44:09 作者:师生校友用艺术绘就华东师范大学百年文脉的时代长卷 浏览量:16661

  中新网上海5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今年是五卅运动爆发100周年,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学校之一——光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光华翰墨 承志流芳——纪念光华大学建校百年美术与书法作品展”29日正在上海举行。

  150余幅师生校友以艺术之笔重溯光华大学在民族危难之际诞生的精神根脉,绘就华东师大百年文脉的时代长卷。

  据悉,从海派名家丁筱芳的中国画作品《张寿镛像》中创校校长坚毅的目光,到嘉兴南湖学院青年书法教师黄贤志抄录《徐燕谋〈论援引〉》的学者思辨,每一件作品皆是百年光华精神的当代注解。

“光华翰墨 承志流芳——纪念光华大学建校百年美术与书法作品展”以“青春对话历史”为核心理念,将艺术创作与校史教育创新融合。(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1925年6月3日,五卅反帝爱国怒潮汹涌之际,光华大学应运而生。本次展览以“青春对话历史”为核心理念,将艺术创作与校史教育创新融合。记者了解到,展览突破传统开幕式的形式,由华东师大9位师生创作者代表现场导赏,打造一堂沉浸式“艺术+校史”美育融合大课。创作者们以画布为史册,以笔墨书写心声,生动阐释光华大学“展现校史荣光、弘扬爱国情怀、继承革命精神、彰显实干担当”的文脉精髓。

  华东师大美术学院2024级综合绘画专业型博士吕乾圣在导赏直播中表示,此次光华大学百年的主题创作,经历三重严谨的构筑过程:以黑白的历史影像为蓝本,继而以尘封的文献典籍进行考证,再依托代际相传的口述记忆与现代数字技术的海量信息进行细节充盈,方能在时空经纬中重构并生动再现历史图景。“这当中,不仅要解决基本的美术创作问题,还需要直面当下主题创作的难题。那就是通过视觉语法的重构,使历史褶皱中的人文光辉,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当代精神图鉴。”吕乾圣说。

华东师大师生创作者代表现场导赏。(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据悉,本次展览精心设置三大篇章。“育美光华历史文脉主题美术作品展”由华东师大绘画系师生主创,30余幅作品聚焦光华大学重大历史节点:吕乾圣、刘锟油画作品《光华大学开学典礼》再现1925年创校盛景,捕捉民族救亡中的教育曙光;陆煜玮油画作品《霞飞路校门》以光影重构标志性建筑,承载早期学人求学记忆;陈明园的《孟宪承像》刻画了华东师大首任校长治学风骨;陶洁、房小媛漆画《烧毁后的光华大学》以材质肌理隐喻抗战时期校舍被毁之殇。

  “美韵光华综合作品展”汇集师生校友的共同创作。张燕柳的作品《桃李·光华联》以楹联体例凝练“光我中华”办学初心;周洪舟的作品《光华赋》以骈文体长卷追溯百年文脉;钟雯妍的版画作品《百年门庭思群共辉》融合光华大学与华东师大思群堂符号。

  “光华先贤百篇文抄书法展”由华东师大书法系师生历时半年精心创作,诸体兼备,抄录58位名家治学箴言,于翰墨流转间彰显学术道统与敬贤之心。罗宁的作品《光华大学校歌》以楷书精抄校歌歌词,重现集体记忆;蔡峥的作品《徐志摩〈秋声〉》(原载《光华期刊》)行书再现诗人任教光华时期的隽永小品;怀洋的作品《谢循初心理学论文》工笔小楷还原1930年的学术笔谈。

  据了解,展览还以艺术为桥,主动融入城市文化脉搏。现场同步展播华东师大一附中百年校庆书画展导赏,形成跨越空间的校史艺术共鸣。展览组织方认为,这不仅是一次承载师生校友深情的校史回响,还是一场面向全社会的艺术文化邀约,透过书画长卷触摸百年光华,在美育浸润中启程未来。(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以军:哈马斯拉法旅已溃败,80%边境隧道被摧毁

吉隆4月23日电 (肖富贵)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日前,西藏吉隆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举行“古道雄关 书香国门”主题读书分享会。在警营中营造读书氛围,全方位提升全站民警的文化素养,持续打造文化国门品牌。

江苏一批农村电商模式叫响全国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火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向北方地区调水74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76亿人,更多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建设正加快推进。

坚持国际化办学 广西民族大学累计培养2.5万余名留学生

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上半年的入境外国人达到1463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免签入境超过854万人次,同比增长190.1%。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外国人来华热度还将持续升温。

处罚165万元!网红“东北雨姐”虚假宣传

据悉,《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提出:“确保到2025年,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省级、市级编制50人(含)以上的党政机关及编制67人(含)以上的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除外),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完)

这是自今年5月南非大选以来首次公布季度失业率。目前的失业率仍低于2021年最后三个月创下的35.3%历史最高数值,但已达到自政府于2022年第二季度取消新冠疫情相关规定以来的最高水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